弹幕功能为何如此受欢迎?

弹幕场景中,观看者实际上拥有了两块屏幕,分别承载着视频和评论;这为观看者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——让用户始终处于吐槽和解构的位置上,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本两者的不对等关系,也为用户提供了一种接触高层级人物的独特方式,从而解构了权威。
曾经自上而下的内容传递被平等的实践参与替代了,观看者从曾经的被动接收变成了如今的主动参与,激发了观众的主观能动性,在疯狂的弹幕吐槽中,视频内容不再仅局限于创作者传达的含义,而是形成了一个集体的二次创作。
弹幕的交互特征
弹幕是有趣的,即可实现“天涯若比邻”,又可以实现“二次创作”,返回到交互设计,到底是弹幕的哪些交互特性支撑起弹幕的有趣。
1. 交互时效的即时性
观众在看弹幕视频的过程中,可以随时表达自己对于视频的理解和感受,照顾到观众瞬时观影的心理感受。同时可以看到其他人的评论,并且可以与弹幕进行互动。
弹幕视频这种即时反馈的交互特性,降低了用户的使用门槛,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观众的参与热情。
2. 交互观点的针对性
视频与弹幕是一个以视频播放时间为主线的过程,观众可以根据视频内容进行各种“吐槽”,也就是说,视频内容与评价内容之间存在对应关系,大家能在同一时刻产生共鸣。
3. 交互观点的细节性
咱们观看弹幕视频的时候会发现:绝大部分弹幕的指向都是视频内容的一个小点,例如视频中人物的造型、台词、眼神、动作等等。
也就是说:弹幕的评论对象往往是细节的、碎片化的。
4. 交互对象的模糊性
弹幕视频更加强调互动内容、评价观点和讨论话题,而不去强调这些观点是谁提出的,在弹幕中不会出现任何关于评论者的信息;也正是因为评论者的模糊性,大家才能够更加畅所欲言,尽情表达自己个性的、独特的观点。
也正是因为弹幕的这几种交互特性,极大程度降低了用户操作门槛,激发了用户参与热情,让弹幕文化成为了如今的流行趋势。
(文章转载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,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。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,请直接私信我们,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。图片来源于网络,只为文章内容配图,不做商用。)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