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侯惇没有显著的功绩,为什么曹操对他最好?
夏侯氏的夏侯惇是夏侯渊的同族兄长,夏侯尚则是夏侯渊的堂侄子,夏侯惇,夏侯渊,夏侯尚,曹仁,曹洪,曹纯,曹休,曹真八人就是曹魏宗室的核心成员,因为陈寿在《三国志》中用一转来共同记载这八个人,所以被人称为“宗室八虎骑”,夏侯惇又恰恰是这宗室八虎骑之首。
按理说,夏侯渊的夫人是曹操老婆的妹妹,二人的关系更为密切,但正是因为夏侯惇的特殊地位,所以曹操对待夏侯惇那是更加地倚重,无论走到哪,每逢提到夏侯渊,也只是介绍说这是夏侯惇的族弟,足以可见夏侯惇在曹魏将领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。他也是曹氏宗亲的代表人物。所以无论有什么理由,夏侯惇都必须是升官待遇最好的那一个。
作为西汉开国功臣夏侯婴的后代,夏侯惇勇猛善战,十四岁时,因为有人羞辱他的老师,夏侯惇便将那个人杀死。曹操举兵讨伐黄巾军时,夏侯惇便在军中任职,随曹操四处征战。公元190年,讨董卓联军组成后,曹操命夏侯惇为司马,到扬州募兵,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势力。不久之后,夏侯惇就被升为了东郡太守。
四年后,曹操出征陶谦,命夏侯惇留守濮阳,不料张邈、陈宫趁机叛变,迎吕布,夺袭曹操后方。因为曹操的家眷都在鄄城,夏侯惇只好放弃辎重,以最快的速度率轻装部队前往救援,正好与吕布的军队相遇,吕布并未恋战,而是趁机进入濮阳。突袭获得了夏侯惇军队的军用物资之后,又派出将领假装投降,趁机和夏侯惇的部下一起劫持了夏侯惇,以此来向他索要珍贵的物资。可夏侯惇的部将韩浩却命令士兵按兵不动,并声称按照国法将不会考虑人质的安全,做出了要出兵攻击劫持人质者的姿态。劫持人质的人因为害怕,只好放弃人质投降。
夏侯惇被释放后,与荀彧、程昱力保三城,在进行反攻时被流矢射伤左目,败北而回,从此被人称为“盲夏侯”。别看夏侯惇是个粗人,但却极为看重自己的外表,每当照镜子看到自己被射伤的盲目,都会十分地愤恨,将镜子推到地上,谁要是敢叫他盲夏侯,他就跟谁拼命。
后来夏侯惇也因为守城有功和丢失了一目而被曹操封为了“高安乡侯”。不久之后,赶上旱灾和蝗灾,曹军和百姓都面临着粮食短缺的危机。夏侯惇则展现出了自己的政治才能,截断了太寿水,形成了一个池塘,亲自担土,率领士兵种稻耕田,硬生生的避过了这次危机,深受百姓的爱戴。
公元196年,曹操迎接汉献帝迁都许昌,“挟天子以令不臣”。夏侯惇虽然军事生涯中遭遇了连败。但凭借着宗室老大哥的身份,升官奖赏还是样样不落。在吕布派遣高顺和张辽进攻刘备时,夏侯惇受命率军援救刘备,但却被高顺等人击败,导致沛城被攻破,刘备单身逃走,妻子再次被掳。在刘表派刘备向北进攻叶县时,夏侯惇受命前去抵挡,驻军于博望的刘备火烧自营退却。夏侯惇不听李典所劝,与于禁追击刘备。后被刘备伏兵击败,幸亏李典率军前来营救,才得以幸免。
直到公元206年,卫固等人在河东反叛,曹操派夏侯惇前去征剿,才获得了得之不易的一次胜利。功劳加上苦劳,被曹操曾封食邑一千八户,加上之前所赐,夏侯惇的封邑达到了两千五百户之高,甚至超越了荀彧。在之后的十年里,夏侯惇跟随曹操,又参加许多大大小小的战斗,但却很少单独领兵作战。
公元219年,襄樊地区爆发了自然灾害,蜀将关羽趁机乘大船进攻,擒于禁,斩庞德,夏侯惇则率领军队赶赴襄樊救援。等到曹操大军到达时,召夏侯惇同车,并准许夏侯惇可以不经通传自由进入曹操的卧室,随后被曹操拜为前将军。
一年后,曹操病故,曹丕继位。立即拜夏侯惇为大将军。但夏侯惇仅仅只当了不到两个月的大将军,就因病去世。夏侯惇去世后,曹丕身穿素服,亲自到邺城东城门发丧。赐夏侯惇谥号为“忠侯”,夏侯家也获得了优厚待遇。
直到公元233年,夏侯惇与曹仁,程昱因功受到曹叡在曹操庙庭祭祀的礼遇。夏侯惇的一生不受汉职,对曹操忠心耿耿。武能带兵,文能治国。虽然一生多在军旅,但仍不忘治学,多次为曹操镇守后方,曾率军民阻断太寿河水,筑陂塘灌溉农田,使百姓受益,功勋卓著,为人简朴,一生不置产业,至死家无余财,得以配享太祖庙庭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